云南大象聚落设计
随着城市中“野生动物居民”数量的增加,“以人为中心”的当代设计浪潮中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我们寻求将乡村作为一种新的生活载体,让野生动物回到属于它们的土地;但人的进化是不可逆转的,人不能退出原有的生存环境,乡村的自然也不可改变;我们只能把乡村变成一个新的容器,每个物种都能适应,让野生动物生活在新的乡村之下,让人们生活在新的乡村之上,乡村和建筑将成为人与动物共生和相互依赖的工具,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生活为中心”。
As the number of "wildlife residents" in cities increases, the opposite may occur in the "people-centered" contemporary design wave. We seek to use the countryside as a new carrier of life, allowing wild animals to return to their land; but human evolution is irreversible, humans cannot withdraw from the origin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untryside cannot be changed; we can only Turn the countryside into a new container, every species can adapt, let wild animals live under the new countryside, let people live in the new countryside, the countryside and architecture will become the symbiosis and interdependence of people and animals. The tool has changed from "people-centered" to "life-centered".
项目最初从建筑类型和城市类型派生出的理论入手,发现新的乡村规划模式且可以公式化推广使用。以中国云南傣族村落为原始类型矩阵,以大象为研究变量,探索了传统傣族村落的原始乡村类型和象群生活环境的树群类型,将它们以怎样的方式、从什么样的基地被整合和接纳作为项目的重点(大象作为两种类型学相互作用的变量、基础和媒介,成为研究的对象)。
两方面入手对新模式的乡村进行探索:
1.新农村=原农村+变量(象):基于其特定属性,对旧乡村的元素进行提取和选择,并使其适用于变量(象)的生存、重组和分类,因此一个特定的链接基于现象,使得新类型学的包容和延续
2.新村规划=原村模式+可变居住类型(林地):在未来乡村中可以找到的选择的雏形,以及在新环境、技术创新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驱动下衍生的类型,创造了具有未来感和实验性的可变“新类型”。
大象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树群的类型。它们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固定,树群的类型也随之固定。将树类型学融入村庄类型学的过程中,大象的生活方式被用作推断和实验的基础,进而乡村的规模随着时间进程逐步确定:从设置防护栏到解放大象的土地权利设置单独模块至最后人与象接受新的乡村模式并创造新的关系网。
由此看出项目旨在解决由于人类扩张对自然的侵犯,以及大象开始侵占人类领土而造成的缺乏食物对乡村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个问题属于人类和大象在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上的冲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新的乡村规划来实现两个物种的和平共处,在这里,人类和大象通过建筑相互依赖。最终实现通过允许乡村的召唤,让大象回到原来的空间。
地址:云南
时间:2021年
功能:社区住宅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姜婷玉 汤嘉 张舒曼 王欣然 温佳鑫
中国云南 2020年
视频播放失败,请联系站点管理员!
项目说明视频请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