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图书馆设计 

印度有着等级森严且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因此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种姓图书馆”希望能够加速种姓制度的瓦解:项目被设想建造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分隔了贫民窟与富人区的铁路上,通过对五类种姓的研究,设计者分别提取了不同的空间原型,然后进行分类组合,共同构成了一栋高层居住楼。项目将图书馆中独特的“检索”概念引入建筑,提供给使用者“空间检索”的权利并能够加以使用,使建筑内的流线变得十分丰富。这座居民楼不仅仅是种姓的罗列,更是深层的融合—— “种姓图书馆”链接起了铁路两侧的彼此,使得不同种姓的人们可以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种姓图书馆”——这不是一所图书馆,而是一座试图逐步瓦解种姓制度的居民楼,一座“大型城市丰碑”。


项目选址在新德里的一条铁路上,一边是繁华的富人区,而另一边就是水深火热的贫民窟——两相对比,十分讽刺。设计者希望瓦解这种不公平现象,但如何在承认种姓制度依旧存在的情况下也能让不同等级的种姓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项目引入了类似图书馆的图书检索制度,并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形成独特的“空间检索”形式。


建筑中的居住者根据不同的种姓可以分成五个类型,同时居民楼内的空间也分成相应的五类。“空间检索”这个新方式出现后,不同的使用者可以通过检索种姓选择不同的流线,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高种姓的使用者可能会选择绕过低种姓的门口,已经摆脱了种姓制度束缚的使用者可能直接选择最便捷的流线。

 

现有的种姓制度无法被改变,因此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了高种姓到低种姓的空间由大到小,但都可以满足使用者的生活需要。不同种姓的空间用不同颜色和材质加以区分开,空间堆叠起来形成了一个高层建筑。从铁路的两侧看来,不同种姓的使用者们正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来自大自然的阳光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束光照在建筑公共空间里,希望它能抹平历史上固有的不公与偏见。

 

地址:印度 新德里

时间:2019年

功能:基础设施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郑天澍 孙星灿 李志鹏 马欣娅 温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