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海的剧场设计
潮汐,是海上渔民最熟悉不过的出海规律,在潮起潮落之间,渔民们出海打鱼、归家休憩。项目着手找到了光与潮汐之间的契合点:将光影成为村民创造仪式舞台的重要因素,让日光成为仪式感觉的一部分。将潮水与渔民返回的时刻联系在一起,选择海水的落潮,同时,将渔民返回家园的时刻,作为整个设计的高潮。项目同时利用不同时刻光的效果与产生的氛围,来操控着这个归家的仪式。
项目选用凹面镜解决如何利用潮汐的难题,应用凹面镜的两个特性:聚集光和反射光。大多数时候,这个装置会被海水淹没。当海水逐渐退去,渔民返回时,海水将被截留在装置的凹面中,这将把日光反射到带有凹面装置的悬崖上。每天当海水涨潮时,该装置大部分都会被淹没。当海水逐渐退去时,水会被截留在装置中,并将光线反射到悬崖上。同时,将拱形元素融入到意识形态设计中,我们最终拥有了终极的外观。由于拱形和水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将使设备容易和自然地融入环境。随着海平面的变化,淤泥会不断地稳定移动。使用间接的高架交叉可以停止沉积,这将不利于光效应,并且还可以保持装置稳定。
如何运用潮汐与光塑造一个光的仪式,成为了方案的第二个难题。通过查阅箬山的潮汐时间表确定了一系列海水涨落的时间点,同时绘制了与此时间相对应的海岸线。于是,这些不同时间的海岸线就成为了方案装置布置的原则。我们将方案的每一个时间去对应一条海岸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装置到岩壁的距离会逐渐变大,同时装置反射的光的面积也会逐渐变大,光的边缘会越来越模糊,而光的相对位置会逐渐向上移动。我们利用不同时刻光的效果与产生的氛围,来操控着这个归家的仪式。
由此看出项目旨在营造时间与期望的仪式感。通过时间更迭,光影在岩石壁上的效果营造光在诉说时间是氛围感,直至高潮:整个光覆盖了岩石壁,形成属于光的舞台,渔民也回到家,完成归家与光的仪式。
地址:中国 浙江
时间:2020年
功能:基础设置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汤宇婷 沈逸 陈家乐 刘伊丰 温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