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住宅改造单元设计

文化遗产保护总会陷入一种奇怪的境地——现代文明越强势,传统文化、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就越割裂。反观苏州园林,大大小小的园林虽面向公众开放,但其千年来的发展却早已断裂,古典园林似乎成为了橱窗中的展品。同样,这些传统设计理念也无法渗入当代创作,历史与现状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跨越的空白。试图用建筑手法回归园林问题,项目将目光瞄准到苏州怡园周边的苏州城民宅片区,以改造之名,行造园之实,在内植入定制化社区模块,取园林流线组织叠印于现存的苏式住宅肌理之上。造园实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段新老园林之间的对话。

在一个交融贯通,充满变化的整体空间里,把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借景,框景,对景,障景,抑景,漏景,运用到了民宅间的院落里。就此,我们把原有的民宅就从封闭的,无秩序的,变成了开放的,有秩序并且可变动的。

 

为解决苏州现存的居住问题,项目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对于一些住房,我们将折线屋顶,延展成曲线屋顶,并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移上去。产生基础的模块。

搭建二层连台,区分上交交通体系,上层用于居住,下层做起居厨房等共享用并根据住户的特性,植入工作室,餐厅,展厅等空间。通过旋转墙,开门洞等方式,将原本东西向的胡同交通,拓展出南北向的,院落与院落之间通行路线。使整个片区不再封闭,成为一个有机的游园。

 

把居住空间上移,势必要考虑如何处理原建筑木结构,项目更倾向于保留原有结构,进行加建,为此给出了几种模块与原建筑结合的方式:一种对原建筑结构的半边进行改造,插入楔形模块,直接对二层平台开门,再由院落间分布的竖直交通,引向一层的庭院。另一种避开原建筑的主体支撑结构,插入一个至于房梁之上的盒块形状的贯穿空间,与前者不同的是,改模块内部可以直接通过楼梯直接引向室内的一层。

 

由此看出项目将模块化的居住社区作为设计的核心部分,而非商业场所。用商业化的模式去控制人流,带动活力是不可取的,该建筑则是通过传统园林的造景,去营造一个宜居的古典文化环境,不仅服务住户,更吸引外来人观览驻足,我们在模块化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的同时,给予用户一部分的自由空间,在这些空间内,游览者可以根据所需主动开发功能。

 

地址:中国 江苏苏州

时间:2018年

功能社区住宅 综合体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郭容 任恒毅 刘羽 胡佩莉 温佳鑫

项目说明视频请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