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鼠体长150mm,尾占体长4/5左右。前足裸出,有颊囊。体背淡褐色,其上有五条明显的黑色纵纹。其间为四条淡黄色条纹相隔。四肢与体背同色。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灰白色。臀区棕色。尾腹面中央为棕黄色。

ZOO受邀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理事Nicolechen的品牌Nc-space为保护动物和家园做出公益活动。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与北京文化之间的关系

花鼠北京亚种很早就在北京定居,依附于古代皇家园林栽种的针叶树林长期生存。

原生环境与自然需求环境

保护措施

金花鼠栖息于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半树栖,半地栖。多在树木下筑洞。昼间活动。善攀树,行动敏捷。冬眠。以树籽为食。

为满足金花鼠的生存习性,为金花鼠创造搭建地下巢穴的隐蔽区域的条件,同时引导公众参与搭建活动,通过活动了解金花鼠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其生态习性以及生存现状,唤起人们对与金花鼠的保护意识。同时接入符号系统与导视系统,让城市野生动物保护快速烙印在公众意识中。

金花鼠以惊人表现适应城市变迁。它们的食谱非常广泛,从小昆虫到植物果实,从鸟蛋到人类丢弃的剩菜剩饭。它们的栖息地环境也非常多样,树洞、墙缝、鼠洞都能被其利用。花鼠还非常善于学习,有的甚至会用塑料布、发泡橡胶等为自己搭建巢穴,有的胆子大的还敢在人的手中取走食物。但这也显现出了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的多园林绿化树种代替原有的柏树林以及其他常绿针叶林使得金花鼠原有的食物种类大大缩减,尤其是金花鼠冬眠所需的坚果类食物。同时金花鼠适宜的原生栖息地也不断减少。

● 生存现状

 装置设计/符号系统/用户参与/手册介绍/预约系统

金花鼠装置 :

金花鼠会在隐蔽的区域建地下巢穴,利用废弃树枝与枯草搭建合适的栖息地。我们根据金花鼠的生态习性构建了本吉士堆,结合树叶与枯枝组成了基本的骨架,再利用绳索固定骨架。本吉士堆的整体轮廓比较简单,有利于居民参与组装和制作。为吸引除金花鼠以外的更多小动物来完善生态系统,还可以配合一些藤本植物如矮牵牛等植物。随着时间的递进,本吉士堆会和周边的环境融合成丰富的生境,为金花鼠提供栖息空间。

金花鼠导视 :

导视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一级导视部分主要面向公众宣传,向公众科普我们的动物与城市文化;第二级导视系统主要将我们的动物符号与城市空间进行联系,作为城市导视系统的一部分,融入到城市角落中;三级导视系统主要突出我们动物符号所贴合的装置与居民的互动关系。从而换起公众保护动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