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城市检索博物馆设计
从罗马到弗洛伦萨,从比萨到威尼斯,欧洲城市像是一座座活的历史博物馆,过去与未来的生活在此处交织,多样性与统一性流转在欧洲城市生活的点滴处。而在崭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亟须思考城市与历史、人与建筑新的关系。回望城市历史的旅程,凝视城市今日的真实,从而获得城市与人未来发展的思路。
罗马(Rome),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昵称为“永恒之城”至今仍留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整体呈现出古朴风貌。
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廷的所在地,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坐落于此。罗马与梵蒂冈的关系并非包容或相邻可以概括。
我们的选址位于台伯河的沿岸,圣彼得大教堂主轴线的延申处,摩天楼一面面向罗马,另一面面向教廷,与历史、建筑以及城市对话。
回顾西方城市及建筑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建筑形式的演变,内因是思想的进步,而动力是技术的更新,如今旧有的思想已经消逝,作为印记的各个时期的建筑被保留下来,构成了我们所形容的历史遗迹部分,而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尚未征服欧洲城市,却完善了现代城市职能诸如交通、休憩、居住、工作的部分,这些一起构成了罗马的城市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座摩天楼是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功能的,因为他并没有严格的内与外的说法。然而得益于球界面的连续性,它处处都是内,也处处都是外,它到处都充满着城市空间,既有真实的,也有衍生的虚幻的空间;它是满的,同样也是虚无一物的。它充满了光线、风与城市的声音,却又处处都是黑色的阴影。
在摩天楼的映射下,天空与城市天际线的边界变得模糊。
虽然建筑由单一的形体构成,却可构成多样化的体验。如体验者在行进过程中由小的球旋转进入大的球,尺度的转变会赋予冲击性的影响;而球与球之间构成的间隙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
球体的组成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在不同的高度上,我们积极地回应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因素,希望通过球体的组成,形成体验者与外界环境的适当对话。比如在西侧117m的退台与梵蒂冈城圣彼得大教堂的屋顶平台对话,134m的退台使体验者全面俯瞰罗马城,而当罗马中的游人望向这座摩天楼,他们会通过此处看到圣彼得大教堂塔尖的回应。
在最后我们尝试模拟摩天楼使用者可能拥有的体验,比如在高空俯瞰城市,在球体之间欣赏真实的城市或者幻影,在建筑内部底层仰望的情景。同时这些场景可以用上文提到的博物馆编码方式由分解的城市碎片精确组合及表示,因而所有的建筑空间是清晰可表示的,整座摩天楼宛如收藏了城市的博物馆,以城市的补集构成建筑实体可见的部分,并将城市空间以多种方式包容其中。
当城市的未来以未知的可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提出了一种方式为罗马中的人们提供反思与畅想的途径与场所,使得所有人得以参与进其中,探索城市与历史、城市与建筑、以及建筑与个人的联系。或许在这种心灵的旅程中,有许多的人们可以在某个瞬间体悟到城市超越时空的魅力与意义,并最终在某个转角与自己不期而遇。
地址:梵蒂冈
时间:2020年
功能:公共建筑 展览建筑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郭亚凝 张佳璇 陈香霖 蒋正达 温佳鑫
视频播放失败,请联系站点管理员!
(项目说明视频请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