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植物公建设计
一个动态演变的、模块化的森林城市。在这里植物的成长过程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市民与城市的互动为植物提供肥料、养护;市民的生活也因此受惠,从被人造物占满的都市生活转变为与植物相互共生的“自然城市”环境。同时该城市利用植物形态学的推演算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APP终端向市民展示了植物在过去与未来不同时期的形态。直观的植物未来,植物不再是被割裂出去的、不可感知的城市要素,这激发了对人类与建筑、植物与城市之间角色关系的思考。
项目预计打造一个未来向的城市建筑,因此在形式上寻求未来感和科技感,便引进了“舱”这个形式,而呼吸更加偏向于自由的空间,因此将“舱”飘浮在空中,且用了编织的表皮以打破建筑体室内外的界限。植物生长于建筑体内部,随着植物的长大,它将透过表皮延伸到建筑体外部,这是用植物来体现的呼吸。而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空间也会随着植物的变化而变化,创造新的空间和活动,这就是相对于人来讲的呼吸空间。
带状联系作为未来城市的道路体系也是城市的交通和休闲空间。在垂直空间上也是有所扩展的。设定了六个功能区块,分别是休闲、商场、工业、农业、学校、居住,把它们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排列组合。这些带状的交通空间在功能区之间起到了联系与交流的作用。
在空间转变成场所的过程中,往往牵连着人的感受情感和记忆。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市民与城市的互动为植物提供肥料、养护从而达到关系的建立,市民的生活也因此受惠,从被人造物占满的都市生活转变为与植物相互共生的“自然城市”环境之中。
由此看出项目将植物与人在城市中相互影响作为设计的核心目的,通过把植物当做城市与市民的服务对象,并试图构建一个可发展的、融合共生的人与植物的关系,逐步渗透影响周边的城市,以在现代城市中召回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地址:中国 天津
时间:2020年
功能:公共建筑 展览建筑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甘若琳 梁璧选 劳琪雯 颜婧婷 温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