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婚礼姻缘际会空间设计
在这个互联网联结讯息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少地像以前那样,享受午后的阳光,和邻居分享食物,人与人的实体连接性,一定程度上被快捷的信息传递削弱,我们在虚拟的社群上狂欢,城市的实体空间所承载的纪念属性和公共属性在逐渐衰弱,我们思考,如何以建筑的方式带动杨柳青区域的活力,而建筑本身具有交往、游憩、纪念性,在杨柳青年画展览馆参观时,我们曾看到十里红妆的嫁娶泥人与杨柳青的传统婚俗,我们考虑是否可以把婚礼当做扩大人们交往属性的媒介,婚礼时人们的交往具有瞬时性、便捷性,且在婚礼这一社交空间上能够达到与社交媒体虚拟空间极其相似的交流成果,届时,婚礼的主角双方有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因此,婚礼的社交人群与社交范围也是爆炸性的。
在1公顷的场地中,如何同时举办如此众多场婚礼,如何同时保证公共性和私密性,并通过设计使参加不同婚礼的人在场地中游走和相遇是我们的平面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对天津市每天婚礼数量与举行时段的调查,我们做出以下预设:
小型婚礼需要的场地规模为100㎡,参加人数在50-100人,举办数量为17场;中型婚礼需要的场地规模为200-300㎡,参加人数在200-300人,举办数量为25场;集体婚礼需要的场地规模为1000㎡,参加人数不少于1000人,举办数量为1场。
将不同规模的婚礼用不同的圆来表示,将圆圈组合,从中提取出相互贯通的部分,最后加入矩形,矩形与曲线围合出的封闭空间作为婚礼的服务房间使用。
曲线的墙体由杆件排列形成,是可变动的,根据风等一些外力移动和开合。曲线墙体更加灵活的划分了空间,同时也在场地中创造出更多相遇的可能。矩形空间的墙体是不可动的,起空间划分的作用。
场地中还有一些可动的装置,增加了人们在场地中互动与相遇的机会与趣味。婚礼在一个个升起的草坡上举行,同时草坡下方的空间又具有着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私密性较强的空间的出现给来参加婚礼又不喜热闹的人提供了去处。
我们将1公顷的场地划分为16个小块,规划其中一个板块,再放入场地中,通过其生长、变化、以及进行不同的组合,产生最终一公顷的平面形态。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在未来也可持续发展扩大的生长机制。
我们根据参加婚礼的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将整个建筑的功能划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礼堂,居住,商业以及眺望台,接着在这四个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细分。不同功能的空间对应着不同的属性,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建筑中竖向分层分块放置。平面的设计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场地中的互动与相遇,剖面方向上的设计,则更多关注与处于不同标高上的人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以及视线的交汇。
举行集体婚礼的场所是场地中最大的空间,位于底层,使两侧楼板逐渐退让,在中庭空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碗”,使得不相关的游客,酒店公寓的住户,也可以站在高处观看婚礼的进行,婚礼作为一个纽带,使不同场合下的人们产生对望关系。
酒店公寓等具有居住性质的空间分布在中高层。酒店楼层中进行了“碗”状空间的“挖去”处理,两侧的人产生视线上的交汇与对望。
商业部分,商场,KTV等放置在酒店和婚礼的中间,并在部分区域存在功能的混合,在“碗”形空间的基础上加入倒置的“碗”,打破了层的界限,看与被看的关系变得更加灵活。
屋顶花园中设置了私密性较强的盒子以及一些开放式的瞭望台,参加婚礼的人们以及酒店的住户或普通游客均可在上面活动。屋顶种植了许多树木,外表皮高低起伏的构件丰富了人的视野,。在城市之中远远望去,像是一片浮于城市上空的森林。
地址:中国 天津
时间:2020年
功能:公共建筑 展览建筑
类型:概念性设计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彭正乾 冯佳艺 张琨懿 谢蝶 温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