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佛塔设计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一条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中轴线。在这条轴线上,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天安门和达到皇权集中顶峰的清故宫将传统的老北京与奥体中心和机场连接起来,象征着新中国的繁荣昌盛。然而,这样一条中轴的中间部分几乎是分裂的,这也反映了北京新旧发展的不平衡,没有过渡。随着历史的发展,佛教虽然不能在这片土地上达到政教合一的高度,但始终是历代皇权统治人民的重要途径。然而,就像北京的新旧城区被割裂一样,佛教似乎突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们正试图建立一个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高层建筑, ,为被遗忘的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敲响警钟,并唤醒敬畏上帝和佛心的中国人信仰。
佛像在人们心中处于高地的位置,与摩天大楼作为载体的承载力相同,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宗教和信仰,在摩天大楼中行进,可以从各个角度和方位对佛像进行观赏。渐进式坡道,游客感受到全过程的禅意,其中部分从佛像的角度出发。整个空间以观音佛像分区为节点空间,有的表达观音与人的空间关系,有的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反过来,表达现代人对于生活和信仰的新的价值和地位,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中心。这些小的节点一起构成最后一个完整的宗教和生活系统,沉闷的生活和信仰的新价值和地位,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中心。
具体空间:
叩头空间——在上层,佛教徒可以向菩萨叩头,在下层,有三个洞口,通过其我们可以看到上层的人;
月洞门楼梯——半圆形的门窗来自中国传统的月门,人们可以看到和走过它们构建空间。
佛经馆——书里装满了珍贵的佛经,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菩萨的佛像。
迂回的坡道有许多平行的墙壁,有大大小小的窗户,我们需要沿着坡道走才能看到菩萨的全貌。
由此看出项目将宗教与现代建筑模式融合方式作为设计的核心目的,通过摩天大楼与佛像的结合,在北京中轴线上构建宗教文化缺失的补充。通过传统宗教文化与新建筑语汇的结合,为未来宗教文化的发展进行蓝图的构建。
地址:中国 北京
时间:2019年
功能:展览建筑
类型:提案
团队:ZOO建筑设计事务所
团队成员:于博赞 王爱嘉 田骐源 耿蕴琦 温佳鑫